26测定了根蘖型和直根型苜蓿根、茎、芽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
27通过调查被害和未被害基因型的分蘖情况,也可以看到不同的温度效应.
28不同品种、大小粒播种方式和施肥显著影响冬小麦分蘖和单株叶面积。
29浅水层灌溉,能促进秧苗分蘖的发生,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
30营造混交林时,选择根系深、萌蘖强的树种可以有效地抵御森林火灾。
31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处理都能促进益母草分蘖,并提高叶片内叶绿素含量。
32放牧场和割草场假苇拂子茅无性系种群的分蘖株均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33水稻与秧田萌生稗草的生物量比率、茎蘖比率和产量比率增加均不显著。
34专家提醒,对于长势较差或仍未分蘖的小麦地块可趁墒追施冬肥,培养壮苗。
35结果表明:活菌丝培养物能促进小麦幼苗和腋芽的生长并促进分蘖的形成;
36几天以后,耷拉着脑袋的秧苗昂起了头,蔫黄的秧苗变绿了,开始分蘖了。
37试验证明,适时冬灌比早春灌,具有良好的防旱防冻、促根壮蘖增穗作用;
38多蘖型的新育01和新育02适宜作为春夏季青饲玉米种植,供给夏秋季青饲料;
39首次应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测定了小麦分蘖节中糖的含量。
40表现抗白粉病,幼苗繁茂性好,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籽粒大,增产潜力高。
41第三年高生长幅度小,并达到其高度峰值,分蘖枝数连续增加,但趋于缓和。
42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旱稻吸收氮磷钾及分蘖生产效率的影响。
43地上生物量增长最快在抽穗到成熟期,地下生物量增长最快在分蘖期到拔节期。
44并提出今后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
45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SRI栽培技术对有效分蘖的影响。
46可将4叶期和分蘖盛期的发根力作为选育或筛选杂交中稻强抗旱性品种的参考指标。
47“这个品种利索,无效分蘖少,株型结构合理,抗病性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品种类型。
48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增加有效穗数,增加剑叶面积和SPAD值;
49浅根、高分蘖品种在植物根茎周围根密度很大,但根系同时向垂直和水平方向生长。
50不同栽培方式相比,苇末基质栽培下茭白的株高、叶面积、分蘖数明显高于土壤栽培。